beat365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beat365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2019年10月,学院作出安排,决定每个专业设立1—2门课程作为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并支持风景园林系申报校级教改课题(《风景园林专业生态课程链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已获准立项)。现就部分课程的进展与探索作简要介绍。
“课程思政”之《中国居住文化》
任课教师:张昊雁
《中国居住文化》是面向本科二年级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该课从观念与科学的角度,通过形态与意义的分析,解读中国居住的宏观与微观、主体与补充、过去与未来,旨在拓展学生人居环境学的背景知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中国建筑史与居住建筑设计做好铺垫。
本课程秉承马克思主义现象批判的思路,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魅力。首先,课程重申“历史是真正的未来学”,指出规划的前提是对未来目标的假设,而这首先取决于如何通过历史等多种途径深刻理解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其次,通过介绍中国居住形态的流变、各地传统民居、传统聚落与聚落体系形态,全景展现一个多元而统一的中国古代居住图景,并以对“究竟何为中国”这一终极问题的思考引导同学们从更宏大的系统观和整体观来认识我国居住文化。最后,运用马克思社会批判思路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从社会属性的角度解读古代园林与现代家庭空间,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所对应的抽象空间、全球化与区域反抗所形成的矛盾性空间,引导学生畅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建立的多元性和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差异性空间。
“课程思政”之《城乡综合调查》
任课教师:范凌云、周静、潘斌、张振龙、魏晓芳、孙婷、王垚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以在线的方式融合思政元素、实现“育人”和“育才”的统一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大考。《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是城乡规划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由七位教师组成的中青年教学团队执教。寒假以来,教学团队多次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融入、线上教学方式改革、课堂组织方式革新等,多措并举、协同创新,积极推进《城乡综合调查》线上教学。
组织线上教学,体现人文关怀。突发的疫情改变了学期之初的教学方式,传统课堂全方位转换为线上课程,对师生们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要通过教学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老师们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融入疫情防控的鲜活案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抗疫精神、爱国情怀真正融入课堂。另一方面,团队教师积极探索多元化课堂组织办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着力减轻疫情对学生身心的不利影响。
融入思政元素,选题平战结合。团队教师立足专业特点,结合课堂实际,开展了思政融入课堂的积极探索。一是增加“社区防疫”“战时”专题调查,鼓励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秉持专业素养、
发挥专业优势,对疫情下的社会治理、公共健康进行调查思考,以实际行动在疫情防控中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同时,积极开展疫情相关专题讨论,锻炼学生线上调查研究能力与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思考疫情防控中医疗体系、社区建设等规划治理对策。二是增加“乡村扶贫”等“平时”专题调查,围绕国家最新扶贫政策开展学习研讨,引导学生把乡村振兴和农村脱贫实际结合起来思考,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产业—空间”策略,以己所长服务社会、服务基层。
“课程思政”之《风景园林植物应用》
任课教师:朱颖
《风景园林植物应用》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植物是景观要素中重要的自然要素,植物景观设计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在园林中创造出各种不同空间、不同艺术效果和适宜人居的室外环境的活动。
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毕业设计中,本课程教师努力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指导相融合,围绕“植物景观营造”这一专题,组织学生查阅文献、搜集案例、开展在线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植物景观的营造目的和方法,自觉树立良好的环境观、生态观。一是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针,引导学生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深入思考毕业设计场地的植物景观构建的目标及方式。二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从公共安全、人民健康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度认知植物的杀菌功能、净化功能以及缓解精神压力、对人心理的正向引导等作用,并将其运用到人们活动空间的营造中。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报》第310期第3版)